當期主題 - 惱人頭痛 2021 Nov

健康新焦點

善用五方法,轉位免煩惱

轉位,是指不同平面之間的姿勢轉換,舉凡日常生活中,一早醒來從床上翻身、下床、走到廁所盥洗、使用交通工具出門外出等皆是轉位。若因為疾病、意外事故、年邁等導致動作功能或平衡能力受影響,就會影響轉位的能力,導致無法行動、具有跌倒風險,甚至須完全依賴照顧者,這種情況特別常見於年長的個案。在醫院、社區或個案家中的服務經驗裡,時常看到照顧者在協助家中長輩轉位的過程出現不恰當的施力方式、身體姿勢以及可能導致跌倒的危險動作,而導致長輩害怕活動、照顧者閃到腰,甚至長期累積致身心俱疲。因此,學習適當的轉移位技巧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各醫療院所物理治療師們時常耳提面命的!以下分享幾項技巧與建議:

1. 翻身先彎腳
欲進行翻身時,先將個案雙腳彎曲,請他雙手互牽並左右搖動,運用擺動的慣性原理翻至側躺,若個案無法依靠自己的能力翻身,照顧者可從肩胛骨和骨盆協助施力,建議翻至較有力氣的一側。

2. 側躺再坐起
從床上欲起身時,建議先翻身至側躺再坐起,除省力外,也可避免不當姿勢與施力導致腰部不適。側躺時,先將個案雙腳都移到垂出床邊,請個案用手肘撐床面,再換手掌將身體完全撐至坐起,照顧者一手放肩胛骨一手放骨盆協助施力,撐起的過程建議放慢速度,讓個案有足夠的反應時間,以誘發翻正與平衡反應。坐起後再調整坐姿至個案感到舒服,若個案無法聽從指令且坐姿平衡能力不佳,可將其雙側大腿向外打開,增加坐姿支持底面積;若個案能夠配合指令,可讓其雙腳踩地,雙手擺放在身體兩側或前方放椅子提供手部支持,訓練其獨自維持坐姿。

3. 好側當支點
從床上要移到便盆椅或輪椅時,須將較有力氣的一側靠近要前往的地方,如此才能使移動的過程有足夠穩定的支點,避免過程中無力或不穩而跌落地面。以床面移到輪椅為例,將輪椅盡量靠近健側肢體且與床面夾角30度左右,拆除腳架或掀開扶手後,確認兩側皆已煞車。照顧者站在個案前方,雙手穿過腋下抓住個案的褲頭或移位腰帶,雙腳輕靠在個案的雙膝外側,若個案可配合指令且手部具抓握能力,請個案的健側手自行抓住輪椅較遠端的扶手,身體重心向前傾同時雙腳出力使臀部與大腿離開床面,旋轉身體往輪椅的方向,再緩慢將重心往下坐至輪椅內;若個案無法配合指令且自主動作控制能力差,則用雙腳夾住個案的雙側膝蓋,盡量將個案的上半身往照顧者身上靠,被動的將其重心前傾至臀部離開床面,再旋轉至輪椅緩慢放下。最後,調整坐姿至臀部坐到輪椅最底部,繫上骨盆帶或胸帶。

4. 向前再站起
常見照顧者在協助個案站起時,僅用力的向上抬,個案也用盡全力,但尚未站起就跌坐回床面。較恰當的站起方式應該是:先將大腿向外移,使一半大腿懸出床邊,雙腳能完全平踩地面,且腳踝的擺放位置不要超過膝蓋。引導個案上半身向前彎曲至頭部到達膝蓋上方,維持這個前傾的姿勢,雙腳用力使臀部離開床面,當身體已經站起一半時,上半身再往後回正。利用重心的轉移協助各部位肌肉正確的出力,使站起的過程省力又安全。

5. 善用好輔具
前述提及的移位腰帶、輪椅附加移位功能(可拆卸式扶手與腳靠)皆可直接減輕轉位時的負擔與增進過程的安全性。除此之外,也可1) 選擇可電動調整床面高度的居家照顧床,使照顧者不需彎腰照顧、調整床面高度以利轉位至便盆椅/輪椅或協助站起;2) 加裝床邊扶手,以利長輩自行從床上起身;3) 選購二階式助行器,協助個案分階段緩慢站起。若個案身分為身心障礙者或65歲以上失能長者,許多輔具都有購買或租賃的補助,相關訊息可查詢輔具資源入口網網站。

「照顧別人時也要照顧好自己」,是我時常向個案家屬叮嚀的一句話,適當的轉位技巧應該是善用力矩和全身的力氣而非單靠手部出力,以及避免過度彎腰,除此之外,也建議引導個案將復健訓練融入生活中,提升個案的生活能力,才能確實減輕照顧者的身心負擔!

復健醫學部物理治療師 簡珮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