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期主題 - 同心防疫 2021 Jul

健康新焦點

地瓜,營養知多少

地瓜,顧名思義,長在地底下的塊根;也叫番薯,「番」是指外來品種,原產於熱帶中美洲,輾轉至西班牙、菲律賓再傳入我國。它是旋花科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塊根植物。若以塊根內部的顏色來區分,可以將地瓜大致劃分為白肉、黃(橙)、紅肉和紫肉等類型。白色的類型,其中色素含量很低;黃色的類型,含有多少各異的類胡蘿蔔素,包括β-胡蘿蔔素;紅色的類型,含有較多的類胡蘿蔔素(β-胡蘿蔔素)及維生素A;紫色的類型,則含有花青素,但基本上沒有類胡蘿蔔素。

常見市售地瓜有哪些?口感又如何?
「金時地瓜」又名栗子地瓜,為紫皮、黃色果肉,有淡淡的栗子香味與口感。
「菱角牛奶地瓜」,為紫白相間的顏色,口感與菱角相似,帶有些微菱角香氣。
「芋心甘藷」也有人稱呼它為「芋仔甘藷」,經過天然變異和自然雜交的關係,衍生出許許多多的「地方品系」,從藷皮外觀上來看,有的品系為白色,有的為紅色;切開來看其內部情形,肉質顏色表現就更加複雜了,有的品系為紫色中間帶有白色;有的呈現淡紫色;有的紫色中間夾雜著淡黃色;有的甚至全為深紫色。口感較綿密,帶有類似山藥與芋頭的香氣。
市售地瓜還包括傳統常見的紅肉和黃肉地瓜。

地瓜的營養成分
1.膳食纖維
每100公克地瓜依品種約含1.6~2.8公克膳食纖維(對比100公克綠竹筍含1.7公克膳食纖維),具有幫助腸胃蠕動、排便、調節血脂與血壓等功效,但對腸胃較敏感者則容易脹氣及排氣。
2.β-胡蘿蔔素/維生素A
β-胡蘿蔔素是維生素A的先質,有保護眼睛、皮膚和上皮黏膜的功能,果肉越紅所含β-胡蘿蔔素/維生素A也越高。
3.維生素C
每100公克地瓜依品種約含10.5~30.3毫克維生素C(對比100公克椪柑含25.5毫克維生素C),具有抗氧化、促進膠原蛋白合成等功能。

表一、地瓜的營養成分

樣品名稱/每100公克  熱量(kcal) 粗蛋白(g) 粗脂肪(g) 總碳水化合物(g) 膳食纖維(g) 鈉(mg) 鉀(mg) 鈣(mg) 維生素A總量(IU) β-胡蘿蔔素(ug) 葉酸(ug) 維生素C(mg) 維生素B1(mg) 維生素B2(mg)     菸鹼素(mg)
菱角牛奶地瓜 130 1.9 0.3 29.9 1.6 85 354 17 11 7 19.5 10.5 0.05 0.06 0.81
芋心甘薯 116 1.1 0.1 28.5 2.8 87 272 33 0 0 17.3 20.1 0.02 0.04 0.50
紅肉甘薯 109 1.8 0.2 25.4 2.4 42 300 25 10491 6285 15.1 30.3 0.09 0.04 0.60
金時地瓜 134 1.6 0.4 31.3 2.2 45 331 39 0 0 12.0 19.5 0.05 0.05 0.63
黃肉甘薯 115 1.3 0.2 27.8 2.5 51 276 46 116 70 14.6 19.8 0.13 0.04 0.51

地瓜如何挑選?
1.地瓜外觀要完整平滑
表面有受傷、蟲蛀的凹洞,都可能影響地瓜果肉的品質,所以在挑選時應注意地瓜表面是否有小黑洞,若有小黑洞代表內部有可能已經腐爛。
2.外型要像台灣
最好挑選形體飽滿、個體大、上下細長像台灣的形狀,這樣的地瓜水分較多,料理後的口感也較佳,而細長型的容易因纖維過多,而影響口感。
3.沒有發芽的地瓜
若根部已發芽,代表採收後的時間較長、已貯放較久,可能較不新鮮,也會影響口感,所以挑選時還是選越新鮮越好。那發芽的地瓜可不可以吃?也是可以的,只是口感較不佳。

哪些人攝取地瓜時要注意?
地瓜在食物分類上,它不是蔬菜、也不是水果,它屬於全榖雜糧類,跟米飯同屬一類。對於需要控制份量攝取者,如:體重控制、糖尿病患者需小心、若是注意份量代換,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另外腎臟病患者也需注意,因地瓜所含蛋白質較白米及麵食類低,對需低蛋白質飲食者,是另一種考慮及選擇,但是鉀含量稍高,建議以水煮方式較恰當,可減少鉀離子攝取,切忌不要喝湯喔!

營養師上菜
一、雙色地瓜圓(2人份)
材料:紫色地瓜100公克、黃色地瓜150公克、地瓜粉100公克、糖30公克、薑絲5公克。
做法:1.紫色地瓜、黃色地瓜各去皮洗淨切塊,黃地瓜取2/3入電鍋蒸熟,另1/3切小塊備用。
2.蒸熟後之紫色地瓜、黃色地瓜各加入地瓜粉50公克,以湯匙拌勻後,搓成小湯圓狀。
3.鍋中倒入1000 ml水煮沸,放入紫色及黃色地瓜圓,煮至地瓜圓浮起。
4.另起一鍋水約500 ml,加入薑絲、切小塊之黃色地瓜丁,煮至地瓜丁熟透,再將煮好之雙色地瓜圓撈起拌入,最後加糖調味即可食用。
5.若有體重控制問題或血糖偏高者(如糖尿病患者),建議可不加糖或可改用代糖。
一人份營養成分分析:

熱量 粗蛋白 碳水化合物 膳食纖維 維生素C
(kcal) (g) (g) (g)  (mg)  (mg) (mg)
218.5 1.45  49.52  2.75  73.75 285 19.95

參考資料來源:
1.臺灣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2020版

體系營養暨膳食部營養師 柯淑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