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期主題 - 疫起防疫 2021 Jun

健康新焦點

短暫性大腦缺血發作,不可輕忽的腦中風前兆

隨著梗塞性腦中風治療的進步,民眾知道腦中風有「黃金三小時」的救援時間,當身邊的家人與親友突然間發生臉歪嘴斜、手腳無力及講話不清楚的情形,要立刻到醫院就醫接受治療。然而有些人的症狀,可能會在約莫一小時左右就恢復,許多民眾因此不以為意,而錯過了適當的治療。當同樣的症狀再度發生,很可能比前一次更嚴重,甚至此次症狀無法自行恢復。

「短暫性大腦缺血發作」需要靠臨床症狀去診斷,一般而言是指這些神經學症狀,會在24小時內完全回復。然而,這並不代表短暫性大腦缺血發作不需要治療,相反來說,這些病人同樣需要立即的評估,因為「短暫性大腦缺血發作」的病人,發生腦中風的風險更高,特別是在接下來的48小時內。除此之外,有少部分約20%的病人,他們的腦部在影像上已經有急性腦梗塞的證據。

要如何評估一個曾經發生「短暫性大腦缺血發作」的患者是否需要給予藥物去預防腦中風的發生,是許多研究一直在努力的地方。二十多年來,有兩種評分指標,一個是ABCD2分數,另一個是ABCD3-I分數(見表格)。ABCD3-I分數比ABCD2分數增加了三項評估:七天內的兩次短暫性大腦缺血發作、頸動脈狹窄以及核磁共振是否有高訊號的出現。

然而,許多系統性文獻回顧發現,ABCD2分數無法很可靠的幫助我們區分哪些是低風險、哪些是高風險的病?。即使有文獻發現ABCD3-I分數比ABCD2分數更可靠,也只有在第一個星期能夠達到統計顯著的差別,整體而言,不論是ABCD2分數、 ABCD3-I分數的預測價值還是不足。

因此,即使是分數很低的病人,當發生「短暫性大腦缺血發作」,仍需提高警覺,並前往有神經科醫師的醫院,不論是門診或住院檢查皆能夠審慎評估並且改善「短暫性大腦缺血發作」患者的預後及避免可能的併發症。

參考文獻:
Fredrik Ildstad et al, “ABCD3-I and ABCD2 Scores in a TIA Population
with Low Stroke Risk”, Journal of Stroke Research and Treatment, 25 Feb 2021. https:// doi.org/10.1155/2021/8845898

神經醫學部醫師 李媐雁、林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