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期主題 - 珍愛媽咪 2021 May

家庭醫師

健康Q & A~4招提醒停經後婦女,給妳健康好骨力

65歲孫媽媽今天迎來久未回家探望的兒子、媳婦與小孫子,小孫子熱情地飛奔過來給孫媽媽一個愛的飛撲抱抱,結果2人跌坐在地上,小孫子開心跑遠了,但孫媽媽跌在地上遲遲無法站起且腰痛不已,後續只好叫救護車送醫,醫師說孫媽媽有骨質疏鬆,導致腰椎壓迫、髖關節骨折,需要開刀住院,原本開心的家族聚會,變成在醫院度過,返家後孫媽媽還要面對需要一段時間的臥床休養及復健生活……

女性過了45歲後就會慢慢進入停經階段,在停經前因為卵巢預備要停止排卵功能,導致女性荷爾蒙的分泌慢慢減少,月經週期就會開始紊亂,出現熱潮紅、心悸、夜間盜汗、失眠、易怒、情緒起伏大或是皮膚、泌尿道或陰道乾澀及骨質疏鬆等情況,直至停經為止,這段過渡期就是更年期,期限可能是數個月甚至是數年之久。

其實女性從35歲左右,骨質就開始逐漸流失,到了更年期後因為缺乏女性荷爾蒙-雌性素的分泌,導致造骨細胞減少及流失,造成骨質疏鬆,使原本完整細密的骨骼組織形成許多孔隙,才會一個輕微的跌倒或是大力撞擊下就會骨折或壓迫。停經後骨質疏鬆常影響脊椎骨、手腕骨及大腿骨(股骨頸)等3個部位,且停經後女性骨質老化、流失程度,會比同年齡的男性要快10倍,也是停經後女性會比同齡男性明顯變矮、駝背及跌倒後骨折嚴重度會較男性高的原因,為了避免這樣,更年期後女性有幾件事可以來幫助避免這種情況:

補充鈣質,增加骨本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根據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 DRIs),每日建議鈣攝取量,7-9歲為800 mg、10-12歲為1000 mg、13-18歲為1200 mg、成人則為1000 mg;當骨質流失時,我們第一印象就是想到補鈣,吃鈣片、喝大骨湯,但其實大骨湯的鈣質含量不多,反而還會增加痛風問題,飲食中補充鈣質的建議如下:
1. 多攝取乳製品:每240c.c的鮮奶或3匙奶粉中約有240毫克的鈣質,建議每人每日應攝取1.5-2杯低脂乳品,如果有乳糖不耐症的民眾也可以考慮選用優酪乳、起司等發酵乳製品
2. 多攝取深綠色蔬菜、傳統豆腐、黑芝麻、堅果、小魚干及海帶等食物也是補鈣的好選擇,但過度補充身體無法吸收補鈣,反而會造成結石問題,所以,過與不及都是不好的,適量並三餐分散攝取才是王道喔。
3. 多攝取維生素C食物:攝取高鈣食物的同時,吃富含維生素C食物,更能幫助鈣質的吸收,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類包含椒類(青椒、彩椒、辣椒)、苦瓜、高麗菜、花椰菜、番茄等;水果類包含柑橘類(橘子、柳丁、檸檬、葡萄柚)、芭樂、奇異果、草莓等。

搭配維生素D,促進鈣質吸收
維生素D能維護骨骼功能、促進鈣質吸收及協調鈣、磷平衡,也是肌肉生成的重要維生素之一,補充維生素D方式如下:
1. 曬太陽:增加維生素D方式就是曬太陽。但是促進皮膚製造維生素D3的紫外線的最佳波長是280 nm,在清晨或傍晚幾乎都被大氣層吸收或折射掉,因此最佳的照射時間為上午 10 時到下午 3 點之間,每週3-5次,每次15分鐘,進行日照時要露出臉、四肢或背,產生維生素D的效果會更好
2. 飲食補充:在各種菇類、藻類、秋刀魚、鮭魚等深海魚類、奶類、乳酪、蛋黃及各類堅果等,都含有豐富的維生素D,因為維生素D為脂溶性維生素,建議食用時可以搭配油脂類食物或烹飪方式來增加吸收。
3. 補充口服維生素D營養品:衛福部食品藥品管理局提供的『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每人每天維生素D攝取量建議:1歲以下到50歲以上及懷孕、哺乳期婦女:400 IU(10 μg),51-70歲以上:600 IU(15 μg),每天總含量不得高於2000 IU(50 μg)。維生素D分成活性(單位會寫μg)及非活性(單位會寫IU)2種,活性維生素D的功能是調節血中鈣離子,所以,容易讓血中的鈣離子濃度升高,產生高血鈣,洗腎患者或腎臟功能太差的患者才會建議補充『活性的維生素D』;一般人建議補充『非活性的維生素D』比較適當。建議使用前可以跟自己的主治醫師討論,由醫師建議劑量及使用方式,才有達到預防保健的實質意義。

規律運動增加骨質密度
人體在運動時會使肌肉拉動骨骼,刺激骨細胞活性,增加骨質密度,也能增加身體的肌力及關節柔軟度,讓身體平衡及協調穩定,也較不容易跌倒。建議每週運動3-5次,每次30分鐘以上,尤其是抗重力運動,如:健走、慢跑、爬樓梯、登山、負重訓練等,對於改善停經後女性的骨質密度有顯著效果,但是仍要考慮身體能夠承受的程度,即使做一般運動也有增加骨力的效果,建議選擇自身喜愛或有興趣的運動項目,採漸進式慢慢增加運動強度及時間,並在運動過程中注意自身安全,才能長期維持。

面對沒有明顯徵兆的骨質疏鬆症,預防勝於治療,均衡飲食搭配適度運動及曬太陽,來強健骨骼;減少會造成骨質流失的壞習慣,例如抽煙、喝酒及過量的咖啡等。另外,若已經有明顯骨質疏鬆症狀,就需要就診請醫師進一步評估及用藥,不可以單靠飲食及運動來保健。在使用任何保健食品或藥物前,建議可以事先與您的醫師溝通討論後再使用會較好喔!

遠距健康諮詢中心護理師 蘇萱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