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期主題 - 防鼾好眠 2021 Apr

健康新焦點

骨折手術後,中醫來"巧喬"

近期因為疫情仍尚未明朗,出國旅遊依舊是個夢想,國人多轉往國內的戶外活動,除了露營外,更多的是登山活動。登山,就如同其他運動一樣,若不小心,運動傷害可是如影隨形。

就讀國三的簡小弟,年前假日與家人一同登高望遠,好不愜意;但往返時間掌握不佳與午後突然一陣降雨,以致必須在溼滑的山路摸黑下山,意外就此發生。簡小弟在踩踏石頭時不慎跌倒,雙手撲倒撐地,左手腕頓時感到疼痛不已,無法正常屈伸,感覺不太妙,只能由家人攙扶下趕緊至急診室處理,X光片一照就知道骨頭斷了,因為斷端靠近骨頭的生長板,醫師告知必須開刀處理,小朋友一路上因為疼痛不知哭了多少回,一聽到要開刀,更是放聲大哭;父母亦是擔心此骨折對於手腕關節的傷害,更擔心手術後手部是否能正常生長。

從古至今,朝代更迭,有著許多大大小小的戰爭,戰爭打仗就難免有傷兵需要救治,中醫就在這樣的時空背景累積醫治筋骨損傷的經驗,並將醫治過程書寫傳承於後世,而《仙授理傷續斷秘方》是中醫現存最早的骨傷科專著集成。書中對骨傷科常見的跌打損傷、關節脫臼、手法復位、手術縫合、牽引、固定、擴創、填塞等具體治療方法均有敘述;中藥方面既有內服又有外洗與外敷,匯集骨傷科疾病診治經驗及成就,總結了理傷正骨的基本原則與手法。現代中醫師除了鑽研中醫古典典籍,也要學習現代醫學學科,如解剖學、骨科學和復健學等,所以,臨床上自然先以中醫角度來看待骨折患者,思考如何用手法與針灸來疏通經絡達到止痛效果,考慮以外敷藥與夾板來固定患肢以利消腫與保護,更要周全內服藥來化瘀通絡加速傷處復原;再來需要依藉現代X光檢查來與病患解釋病情,溝通治療流程與目標,並確認骨頭是否恢復良好。然而,健保制度改變了就醫習慣,大大小小的骨折都是往骨科尋求開刀,開刀後再轉至復健科,提醒大家,中醫在骨折術後復健階段仍然有很大的發揮空間。

俗話說:傷筋動骨一百天,就是要把握恢復的黃金時期,這才是最積極的治療模式。簡小弟手術後即接受復健與中醫的共同治療,一開始就必須著重軟組織的處理,骨頭斷裂雖然已經接受手術固定,但骨骼週遭的筋膜必定也因外傷而紊亂,骨骼周圍的層層筋膜就如同身體外層層衣服的堆疊,外力造成不同層的衣服容易有位移甚至沾黏,就會使身體的活動受到侷限,所以骨折手術後要盡早用針灸將筋膜緊繃處解開,加以傷科理筋手法來撥亂反正,筋膜順則氣血循環流暢,自然加速骨折處的生成修復。中後期要注重功能活動的訓練,依照不同患者的需求來定立目標,在筋膜順暢與骨格穩健的情況下做調整。簡小弟就在這樣的治療模式恢復良好,唯有在最後幾次治療,抱怨早上起床左手腕似乎不太能撐床起身,某些角度按壓手腕有痠軟感,這時,中醫師可以用輕柔的巧勁來調整手腕腕骨排列,微調八塊腕骨的位置,使其受力均勻,自然就可以使得上力來支撐。

骨折接受手術只是治療的開始,往後約三個月的時間才是治療的重點,切勿因為害怕傷痛而不敢活動,造成肌肉萎縮與關節僵硬等後遺症。

中醫部主治醫師 林廉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