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期主題 - AI精準醫療 2021 Mar

家庭醫師

你是否也有這樣的問題:淺談肝指數上升

隨著健康檢查和勞工體健普及,20、30歲出頭的年輕人,來門診拿著檢查報告諮詢的不少,其中有一項’’肝指數上升’’,詢問有沒有甚麼不舒服呢,最常聽到的回答是’’沒有不舒服,健康檢查看到紅字來檢查’’,的確,肝指數上升不一定立即有感。肝臟沒有痛覺神經,是沉默的器官,是人體最大的化學工廠,掌管了合成、轉化、解毒、排泄、儲存等功能,當肝臟受損沒有症狀時,可以在定期的健康檢查中窺出端倪。GOT與GPT是健康檢查重要的檢驗項目,是肝臟有沒有發炎受損的指標,肝指數上升原因可以大致分為以下:

病毒性肝炎 A.E肝炎 糞口傳染
B.C.D肝炎 血液或體液感染,其中B/C肝炎在台灣盛行率高
其他 巨細胞病毒、泡疹病毒、黃熱病毒、EB病毒等
非病毒性肝炎 酒精性肝炎
脂肪肝
藥物性肝炎:中西藥、秘方、偏方,因此服用藥物時醫師會定期檢驗肝功能
肝腫瘤
肝膿瘍
其他:自體免疫性肝炎、代謝性肝炎、膽汁滯留型肝炎、系統性疾病等

當然,以上是大致的分類,無法單憑GOT.GPT的數值就判定是哪類型出了問題,還是得循序漸進的從病史詢問、理學檢查、檢驗、影像檢查抽絲剝繭找出病灶。其中,病史詢問的重要性不可忽略,包括:以前有沒有任何病史、家族史、目前服用藥物種類時間、體重變化、有無飲酒、是否有身體的不適,如:發燒、腹痛、疲倦、茶色尿灰白便、膚色變黃等等,再搭配理學檢查:是否有肝脾腫大、腹水、水腫等,之後,會再依照鑑別診斷檢驗膽紅素(Bilirubin)、γ-GT(丙麩氨轉?)、ALP(鹼性磷酸?)、白蛋白(Albumin)、球蛋白(Globulin)、PT(凝血?原時間)、AFP(胎兒蛋白)、BC肝炎,腹部超音波檢查肝臟纖維化、肝硬化、脂肪肝的嚴重程度,以及有無膽囊結石、肝臟膿瘍、肝臟腫瘤等。

在以上所提到的疾病裡,後續的治療及追蹤可分為以下:
1. B.C肝病友,務必要定期追蹤包含肝指數、胎兒蛋白、腹部超音波等,並且按時服用抗病毒藥。
2. 懷疑藥物相關,首要先停用藥物,追蹤肝指數變化,不服用來路不明的偏方。
3. 酒精性肝炎:戒酒是第一要件且最是重要的治療。
4. 脂肪肝: 減重、生活習慣的調整,包含減少精緻澱粉、反式脂肪、高熱量的攝取,培養運動規律習慣,調整生活壓力,吃的好、睡得飽,你的身體就會知道你對自己好,脂肪肝也會漸漸緩解,以免脂肪肝若繼續惡化,後續脂肪變性、肝硬化、肝癌對肝臟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政府給付成人健檢裡包含肝指數,了解肝指數上升的原因之外,定期健康追蹤,掌握自己的健康也相當重要。

公費資格 檢查頻率
40~64歲民眾 每三年一次
35歲以上小兒麻痺患者、55歲以上原住民或65歲以上民眾  每年一次


當健康檢查提醒我們身體亮黃燈,首要就是生活習慣的改變,然而,生活習慣的改變一時半刻要有多大的進步並不容易,那我們就從以下的方式開始做起吧
1. 生活化的運動:外出或是上班上學提早一站下車,多增加每日行走步數,在上班時間,每個時段起身裝水喝水,除了能減少泌尿道感染之外,也能幫助新陳代謝。
2. 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多全榖根莖類食物、減少精緻澱粉,選擇原形食物,規律時間用餐,不要暴飲暴食,促進腸胃道保健,如果以上覺得有點難,不妨從一天 一餐食物的改變開始練習,畢竟慢性病的控制是長期生活習慣的調整,太過刻意或是辛苦的改變難以長久維持。
3. 肥胖除了體能衰退,還可能導致糖尿病、代謝症候群、血脂異常、脂肪肝、高血壓、高尿酸血症/痛風、骨性關節炎、冠心病,因此,維持健康的體重體態,能讓身體運作的更好,成人BMI應維持在18.5(kg/m2)及24(kg/m2)之間,太瘦、過重皆有礙健康。
4. 逢年過節,聚餐美食美酒少不了,適量飲食小酌及運動,讓節日過得更健康。

最後,回到主題,別忘了生活習慣的改變、找到肝指數上升的原因、B.C肝病友記得定期回診追蹤抽血及腹部超音波,按時服藥及密切觀察臨床症狀,在各方面照顧好自己的身體。

參考資料:肝病防治基金會,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Uptodate

家庭醫學科醫師 吳映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