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期主題 - AI精準醫療 2021 Mar

健康新焦點

肩關節旋轉肌群破裂與術後,物理治療助恢復

肩關節是一個可以360度旋轉的關節,其動態穩定性很大一部分是由旋轉肌群----四條包圍肩關節的肌肉所負責,也因此為容易因為過度使用而受傷、斷裂。那麼手術修補後就解決肩關節疼痛、手舉不高的問題了嗎?當然不!

然而,以下為兩個常見的問題:
1. 何時開始復健?
2. 醫師說要穿著手臂吊帶,禁止六周內有肩關節活動,用以讓修復的組織癒合,那麼要怎麼動?

其實,術後第一天就可以開始執行物理治療喔!初期物理治療目標為減少肩關節疼痛與腫脹、維持上肢關節角度(如:腕、肘、肩)、維持肌力(肘、腕、肩胛);中期目標則是加強肩關節肌力、重建完整的關節活動度;後期目標則是重回日常生活、重建功能性活動。

但因為手術方式、軟組織受損程度差異,因此在復健進程下有很大的落差,所以建議術前就應與醫師、物理治療師討論手術的效益與預後並開始術前運動,且在術後尋求復健物理治療師積極的幫助。

以下為建議的初期物理治療運動,主要針對的是肩胛骨近端穩定性的建立,對於大多數病人皆適用。其效果為預防中後期因為近端肌肉無力而導致舉手時會產生的代償,如:聳肩、翼狀肩胛,進而使肩頸姿勢不良,容易有痠痛、再次受傷等情形。
肩胛骨運動
1.首先將雙手自然垂放,不聳肩。 
2.接著提肩峰,維持此姿勢再執行肩胛骨後收,維持六秒鐘。

另外,重複性握拳、打開,除了可以增進循環,也可以建立初期肩關節的基礎穩定。

雖說術後第一天就可以執行上述動作,但運動強度以輕微、可以忍受的疼痛為限,每小時十次。

此外,須注意手肘關節角度維持。病人可以在有手臂支撐的狀況下執行重複的手肘彎曲、伸直。然而若是有關節唇撕裂,並執行肱二頭肌肌腱固定者,其兩周內須避免主動的手肘動作。

最後,透過以上的介紹,大家是否已清楚術後物理治療的複雜性與重要性了呢?請記得,如果有遇到此類的病人,別猶豫,請他趕快前來做物理治療運動吧!

物理治療小叮嚀 -- 肩部棘上肌肌內效貼紮
棘上肌為控制肩膀靈活動作的旋轉肌群之一,棘上肌肌腱炎好發於久坐於電腦前的上班族、過度搬運東西後或激烈運動後,會出現肩頸不適、肌肉疲勞痠痛或僵硬的症狀。在需大量使用肩部肌群的運動員,可另外以支持的方式來提升肩膀的穩定度,增加運動表現。

提醒您接受任何治療之前,請先尋求復健科醫師及物理治療師的診察與評估,確認您的問題後再進行相關治療,盡早接受、避免要花更多的時間喔!

復健醫學部物理治療師 黃映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