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期主題 - 冬季不癢 2021 Feb

健康新焦點

陰道異常出血,當心子宮內膜癌找上門

一名71歲婦女已停經數十年,但從一年前陸陸續續有出現陰道異常出血的情形,最近幾個月來情況加劇,即到本院婦產科求診。經超音波及內診檢查後發現子宮腔內有腫瘤,切片檢查證實罹患子宮內膜癌。

另一位年約45歲女性,長期月經不規則,經常服用調經藥物,最近因為情況不穩定,異常出血的情況加重,至本院婦產科求診。同樣經過超音波檢查發現內膜有異常增厚情形,經由子宮腔鏡檢查切片也證實有子宮內膜癌。

上述二位個案共通症狀都是異常的陰道出血。正常的月經週期為24-38天,每次經期時間約4-8天,而一次月經週期的出血量約35ml,最多不會超過80ml。而月經異常通常是女性的月經週期、經期長度或出血量異常症狀的統稱。

子宮內膜癌
停經後的任何一種出血都是不正常的,絕非是月經又重新開始或回春。最常見的主要問題就是子宮相關病變、癌症如子宮頸癌或是子宮內膜癌。

一般而言,子宮內膜癌是在停經後婦女較常見的癌症。最常發生的症狀就是停經後出血。子宮內膜癌的平均好發病年齡從40歲後到70歲之間,以50到60歲之間為最高峰。但還是有2-14%的患者的發生年齡在45歲以下。排卵功能正常的女性,每個排卵週期子宮內膜會在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刺激之下生長及剝落,而產生我們所說的月經。若長期發生排卵障礙,缺乏黃體素對內膜的調控,可能會造成內膜逐漸變厚,導致病變,最後產生癌症。

國人整體的飲食習慣西化,趨向高熱量及油脂,也會導致雌激素長期偏高,早成排卵障礙並且刺激內膜過度生長。另外如肥胖、高血壓、糖尿病、多囊性卵巢症候群、不孕症或是停經過晚者,因為體內雌激素增加,缺乏拮抗的黃體素,發生子宮內膜癌的機會也較高。

直至今日,子宮內膜癌仍然沒有像子宮頸癌有一套良好的篩檢方法。對於有高風險因子的女性,如停經後婦女僅接受單一雌激素的治療、體重過重的停經後婦女、家族史有子宮內膜癌、乳癌、大腸癌及卵巢癌的婦女、停經較晚,停經前有明顯的不排卵週期,都應接受定期的婦科檢查。

子宮內膜癌檢查
詳細內診檢查及超音波評估內膜厚度外,我會在門診安排內膜切片。對於懷疑有子宮內膜癌的婦女,最確定的診斷方法為分段子宮擴刮術,可直接取樣子宮內膜及子宮頸內口的組織做病理化驗。近年來、國內發展出子宮腔鏡檢查,當懷疑子宮腔有問題的時候如子宮息肉、子宮肌瘤或子宮沾黏等,醫師就會建議患者接受分段式子宮擴刮術或是子宮鏡檢查。子宮鏡可以深入子宮腔直接把子宮看個清楚。診斷率可達90%。但因為此項檢查仍有10%的假陰性率,故子宮內膜切片呈陰性,臨床症狀顯示仍有懷疑者,分段子宮擴刮術仍是必要的檢查。另外,可利用陰道超音波來評估子宮內膜是否肥厚。通常停經婦女,沒有使用荷爾蒙補充療法,若測量內膜厚度超過5mm,則需進一步的診斷以排除是否有內膜癌的可能。至於接受停經後荷爾蒙補充的婦女,其測量厚度以8mm為標準。常用的腫瘤標記CA-125、 CEA,對於子宮內膜癌並沒有很好的特異性,價值有限。

彰化基督教醫院婦產部與員林基督教醫院婦產科,皆提供患者相當仔細的婦科檢查及超音波檢查,也會提供各項不同的診斷方法,如分段性子宮擴刮術及子宮腔鏡。更精密的電腦斷層掃描或磁共振造影也是婦產科醫師評估子宮內膜癌嚴重程度的一項利器。

月經週期異常、陰道異常出血或有分泌物就要提高警覺。尤其是體重過重,糖尿病或者有耐糖不良的女性更應該特別留意,陰道異常出血只是一種臨床症狀,無須過度緊張但也不需要忌諱就醫,應經由專業醫師的檢查評估,以更早期發現病灶,及早治療。

員林基督教醫院婦產科婦科主任 林子棋醫師
彰化基督教醫院婦產部兼任主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