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期主題 - 愛胃護腸 2020 Oct

健康新焦點

口腔癌篩檢~拒絕嚼檳榔,保命護面子

陳先生,50多歲男性,過去有長達20年抽菸、喝酒以及嚼食檳榔的習慣。右邊頰黏膜有未癒合的潰瘍持續多個月,至彰基口腔顎面外科求診,經切片確診為口腔癌,開刀後已恢復正常生活,好在早期發現進一步治療,所以咀嚼功能和顏面外觀都沒有受到很大的影響。

根據衛生福利部最新統計,107年國人死因,口腔癌位居全體國人癌症死亡原因及發生人數第5位,男性死亡原因第4位,每年死亡人數近3千人;其中男性佔所有發生和死亡數9成。吸菸、嚼檳榔者罹患口腔癌機率較一般人高出很多,口腔癌患者中更有高達9成有嚼檳榔習慣。遠離口腔癌把握三大原則:「及時戒檳榔」、「定期篩檢」、「病變早治療」。

及時戒檳榔
菸酒檳榔皆為口腔癌致癌物,研究指出,嚼檳榔的人罹患口腔癌的風險高於一般民眾28倍,同時有菸酒檳榔習慣的人罹患口腔癌為一般民眾123倍。檳榔中檳榔素(arecoline)、檳榔次鹼(arecaidine)、四氫菸鹼酸(guvacine)、四氫菸鹼酸甲酯(guvacoline)等合稱檳榔鹼,研究指出檳榔鹼中檳榔素會導致多種癌症,包括口腔癌、咽癌、食道癌、肝膽癌及肺癌等。為了降低國人檳榔嚼食的比率,國健署推動五大檳榔防制策略,包括:「衛教宣導增加民眾知能」、「建構無檳支持環境」、「提供戒檳服務」、「補助口腔癌篩檢服務」,「運用菸金補助農委會廢園轉作」。

定期篩檢
台灣研究,針對233萬名接受口腔癌篩檢民眾進行長達9年的追蹤,結果顯示篩檢率約5成,相較於未篩檢者,可降低21%晚期口腔癌發生率及26%死亡風險。
為了預防及早期發現口腔癌,國民健康署補助免費口腔癌篩檢,30歲以上有嚼檳榔(含已戒檳)或吸菸的民眾,提供每兩年1次口腔黏膜檢查;有嚼檳(含已戒檳)的原住民則提早至18歲就可以接受篩檢。

病變早治療,保命護面子
國民健康署統計資料顯示:早期口腔癌治療5年存活率可高達7成以上,但如果延宕病情拖到第3期,存活率僅5成5。及早治療也能夠保存較完整的顏面外觀,不會因為手術治療後影響正常社交生活。

(口腔顎面外科主治醫師 林楠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