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期主題 - 秋節養生 2020 Sep

健康新焦點

中秋解油膩,秋季養生過佳節

中秋佳節解油膩
「一家烤肉萬家香」,經典的廣告台詞又出現在電視上,就知道中秋節又要到了,每到這個團聚時刻,美食佳餚是不輸農曆過年的,ㄧ袋袋的月餅、搶手的蛋黃酥、香味撲鼻的烤肉與香甜多汁的柚子,令人垂涎三尺,有句廣告台詞這麼說:「振興你的嘴巴,也別忘了紓困你的小肚腩」。每逢佳節,美食在前,就會忍不住多吃一點,往往消化可能就會開始出問題,因腹痛來就診的人就會特別多,如何吃的開心、吃的健康就相當重要。

月餅和蛋黃酥包裹著高熱量、高糖分與高油脂的內餡,對於有三高(高血壓、高血糖與高血脂)的民眾更應該少吃甚至是忌口,除了少吃之外,建議可搭配解油膩的茶飲,如「香梅飲」,內含烏梅、甘草、山楂與陳皮,可幫助消化,消除脹氣。另外可搭配按壓「內關穴」與「足三里穴」,「內關穴」為心包經的經穴,可治療腹痛痞脹,「足三里穴」為胃經的經穴,可調理脾胃,和腸消滯。

中秋賞月的最佳夥伴就是烤肉,烤肉的食材選擇,相當重要,盡量選擇低油脂的肉類,如雞胸肉、瘦豬肉或海鮮,對於有痛風病史的民眾,海鮮類不可過量,且不建議暢飲啤酒,避免尿酸過高,對於有高血壓的民眾,食材不要蘸醬,盡量原味進食即可;除了大口吃肉,也要搭配蔬菜等富含纖維質的食物,來均衡飲食。茶飲部分可搭配「孅勻茶」,內含山楂、決明子、赤豆、甘草、黃耆與黃精,能消食積與助排便。

柚子的食用也要特別注意,《日華子本草》記載:「柚能治妊孕人食少並口淡,去胃中惡氣。消食,去腸胃氣。解酒毒,治飲酒人口氣。」。中醫認為,柚子味甘酸、性寒,可理氣化痰、生津止渴與健脾開胃,用來治療食慾不振或消化不良的症狀,但柚子仍屬寒性的食物,若有容易手腳冰冷、胃痛或感冒的民眾,建議不可多食。

中醫談秋季養生
正當大家在皎潔明月下吃著月餅時,是否有發現周圍的秋意漸濃,氣溫已不像前些日子那樣炎熱,這也告訴了我們秋天是一個轉變的時期、是一個由熱逐漸轉寒的季節,故秋季的養生自然是相當的重要的。

一年四季各有各自的特性,秋季以燥氣為主,因燥氣容易耗損我們人體的津液,故在秋季我們要特別留心身體上各部位水分的狀態,從外觀上可見的五官到內在不可見的五臟六腑都要留意,否則在外可見的乾燥如眼睛乾澀、口乾舌燥、鼻腔乾燥甚至流鼻血、聲音沙啞、甚至是皮膚乾燥龜裂等問題。在內的臟腑如果長期處於乾燥的狀態也容易生病,進而影響到身體的運作。

而我們要如何預防這樣的燥氣影響我們呢?在日常生活上要時常提醒自己適時補充水分;也要避免眼睛或是皮膚等部分持續吹風以免水分流失;而在工作上需要長時間說話的民眾更是要記得滋潤咽喉,以免損傷聲帶。

燥氣最易損傷肺,在中醫的五行理論中秋歸屬於肺金,故養肺氣亦是秋季養生的一大重點。我們知道輕量的運動可以提升人體的心肺功能,能生養肺氣,但過份激烈的運動反而會耗傷人體原本的正氣。故建議在秋季能適量的進行輕度運動例如快走、晨泳、慢跑等,時間看個人能力而定,以身體能微微地出汗即可,不宜過度出汗。

除了運動外,在家可以自己做一些穴位按摩保健操,首先我們可以先將雙手掌摩擦生熱後,以雙側的拇指按壓鼻翼兩側的迎香穴,這一個穴位能通鼻竅、養肺氣。另外一個可以按壓的穴位是肺俞穴,位於背部第三胸椎旁,我們能以雙手握成空心拳輕輕敲擊,以達到舒暢肺氣的功效。

(中醫部醫師 王偉宇、張睿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