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期主題 - 夏日享艷 2020 Jul

健康新焦點

破除常見的檳榔迷思

戒檳榔牙齒不會壞掉
「我之前曾經戒過檳榔,但是戒掉之後牙齒開始痠軟、牙齦浮浮腫腫的,甚至掉牙,不得已才又開始吃檳榔。」 這是最常聽到民眾反應的戒檳榔障礙,但實際上真是如此嗎?

其實是因為檳榔子(菁仔)會讓「口腔麻木」,在咀嚼檳榔時,口腔就像被打麻醉劑一樣,長期嚼檳榔使得口腔長期在麻木的狀態,導致牙齒有狀況但被檳榔麻痺而沒感覺,等到檳榔戒掉後,檳榔的麻痺作用逐漸消退,口腔恢復感覺才發現牙齒有問題,因此正確答案是「檳榔的麻痺作用消退,讓牙齒的問題顯現出來」,並不是「戒檳榔壞牙齒」。

倘若戒檳榔後有出現口渴、牙齒疼痛、痠軟無力、牙齦癢癢的或牙齦浮腫、以前咬得動的食物現在咬不動,這些都是「正常現象」,且此現象是「暫時」的,約1~4週左右牙齒不適的狀況就會消失,如果戒檳榔後有出現牙齒不適的「過渡期」,建議刷牙時可選用「抗敏感牙膏」來舒緩,或尋求牙醫協助,倘若過了一段時間牙齒不適的狀況遲遲未改善,就代表是您的牙齒真的有狀況,只是以前被檳榔麻痺沒發現,應儘早尋求牙醫治療,以免將來造成嚴重的牙周病甚至掉牙。

檳榔是最直接的致癌因子
10個口腔癌9個嚼檳榔,且早在2003年檳榔子(菁仔)就被證實是「第一級致癌物」,即便選擇較貴的「特幼」檳榔,同樣也會致癌,且通常口腔癌的好發部位與嚼檳榔習慣有很大的關聯,例如嚼檳榔時如果習慣在右邊的口腔咀嚼,則右側的口腔黏膜就更加容易演變為癌,且在咀嚼時檳榔汁會遍及全口腔,如果又有吞檳榔汁的習慣,檳榔汁又會接觸到咽喉、食道,以致全口腔、咽喉及食道都會被檳榔的致癌物所傷害,也因此「口腔檳榔癌」的病患常有第二部位原位癌的高發生率。

原住民嚼檳榔也會得口腔癌
「我看原住民他們也都有吃檳榔,有的吃到90幾歲了還不是沒有得口腔癌,所以會不會得口腔癌都是看運氣。」很多嚼檳者會用這個理由作為安慰自己的藉口,但事實上依照「原住民族人口及健康統計年報」最新的統計顯示,2015年原住民族十大癌症死因的第3名就是口腔癌,而原住民族罹患口腔癌的死亡率又高於非原住民族,其主因就是原住民的檳榔文化所致,由此證明口腔癌會不會找上門與種族無關,仍然與嚼檳榔息息相關。

遠離口腔癌 戒檳榔拒菸酒才有效
有些民眾以為,雖然有嚼檳榔的習慣,但平時都有在注重口腔清潔,天天刷牙、漱口,甚至會使用牙粉來刷牙,以為只要將檳榔污漬刷掉就能防止口腔癌,但事實上若只注重口腔清潔不戒檳榔、戒菸酒,對於預防口腔癌是沒有效果的,而且如果過於用力刷牙或牙齒長時間受到牙粉粗顆粒的磨擦,反會導致牙齒表面被磨損,進而引發牙齒鬆動、掉牙、牙齒敏感等問題,因此要預防口腔癌,唯一方法還是戒除檳榔、拒菸酒。

戒檳榔後仍要定期做口腔篩檢
檳榔最可怕的是檳榔所造成的危害「潛伏期長」,至少10年以上,就算已經戒掉檳榔了,但畢竟以前吃檳榔也吃了好幾年,這幾年吃的檳榔致癌物其實已潛藏在口腔內,仍可能還在持續緩慢的病變,也因此才會有「檳榔戒掉了還會得口腔癌」的狀況發生,所以若能越早戒除檳榔就能越早脫離潛伏期、降低癌化的機率,須強調的是,也並非戒掉檳榔10年後就絕對不會變口腔癌,還需看個人體質及以往的嚼檳量,若是以前檳榔吃的量多、致癌物累積的量就多,其潛伏期可能就不只10年,所以即使檳榔戒掉了,仍然要記得每2年做一次免費的口腔篩檢,才是口腔重要的保命符。

(口腔癌中心個管師 李佩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