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期主題 - 空調危機 2025 Jun

心靈點滴

有溫度的陪伴

我們的存在是為了“此時此刻”
上帝呼召牧師在醫院的服事是陪伴與關懷,關心員工的壓力、病人的苦楚。比較特別的是夜間要輪值總院與中華路院區、週末或夜間ON CALL,夜深熟睡時刻隨時都可能被通知前往醫院陪伴臨終的弟兄姊妹們,走一段人生最後的神聖旅程。每當值班日睡前,我總是與主耶穌禱告—求主保守彰化基督教醫院及體系,今晚「平安」,好讓照顧者與醫護人員都在體力微弱時有最佳的休憩。通常最常接到臨終關懷的時間,很高機率是落在「凌晨兩點到四點」,這正是生理時鐘最想休息、身心最脆弱的時刻。

記得有一個冬天的夜晚,雨下得大又冷。凌晨接到電話,立刻穿上外衣,在三十分鐘內趕往醫院。車窗外濕冷刺骨,心裡卻有一股熱火燃燒著——不斷思考:「牧師的工作真特別啊!我們竟然被信任,能陪伴一個素未謀面的人走生命的最後一哩路。」這是何等的神聖?何等的信任?一邊開車默默地向主禱告:「主啊,感謝?,是?的感動,牧師願意在使命與呼召中,不計代價地前行,哪怕是挑戰氣候、時間與自己身體的極限!」有時,一次臨終關懷的禱告可能只有短短10分鐘,但從出門到結束,常常需要三~四個小時。且早上一到白天的工作又要開始了。這些事奉往往發生在沒人看見的時刻,甚至也沒人會記得曾經發生的細節。

服事結束,晨光熹微回程的路上,我常與自己對話——你會辛苦嗎?會累嗎?」但心裡的答案卻出奇地堅定清楚:「我存在的目的,不就是為了此時此刻嗎?」這就是我的呼召!也是我事奉的意義。或許,黑暗的服事沒有能見度,但在病房靜謐的凌晨,我們與家屬一起站在永恆的門口。縱使是一個冰冷心碎的時刻,有主同行卻也可能是人生最溫暖的一道光。

做在最小的弟兄身上,就是做在主的身上……
在養護機構裡,有許多長者需要大量的陪伴與關懷。記得有一位德高望重的長者,因受中風及多重慢性病所苦,個性變得沉默寡言,行動也受限,有時甚至失去生活的動力,我們看了非常揪心不捨,常常思考該如何激起這位長者的眼神恢復亮光。院牧室的同工得知,這位長者過去對聖經充滿熱情,特別喜愛閱讀聖經。於是我們決定每週四下午兩點輪流前往陪伴他,一起讀聖經。對我們只會華語的年輕一代而言,是一大挑戰,因為長者習慣的聖經版本是「白話字」(羅馬拼音)。

剛開始,他不太願意開口誦讀,大多時候只是靜靜地聆聽。後來我們慢慢鼓勵他,邀請他一字一句唸出來。對一般人來說,讀聖經是輕而易舉的事,但對一位長期中風的人來說,每個字詞的咬字發聲都非常吃力艱難的。有人曾問我們:「牧師,你們人力本就短缺,為什麼還願意讓同工花時間,只為陪一位患者讀聖經和禱告?」牧師心裡有很清楚答案,因為聖經說:「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為我這些弟兄中最小的一個所做的,就是為我做的。」(馬太福音25:40)

本著基督的信仰我們視病痛中的兄姊為家人,關心全人的發展,關顧的不只是身體的復原,更包括心與靈性的陪伴安慰。這位長者透過重新閱讀聖經,感受到上帝在他此刻低落的脆弱中依然同在與扶持,透過聖經話語再次重新得力,這深深給予他有了面對每一天的勇氣與盼望,而這盼望也同樣給我們很大的激勵並有動力前進著。

充滿溫度的陪伴
當然,牧師的服事,不全然只是面向患者,有時我們也需要關心員工在臨床及日常工作的心情與壓力。有一次,精神科病房接連有幾位長者因身體狀況住院、甚至相繼離世,這些患者常年住院,早已與醫護人員建立起如家人般的深厚情感。他們有的從年輕住到年老,一旦離去,對部門而言,不只是損失一位患者,更是失去一位熟悉的生命、一位家人的哀慟,常讓整個團隊的士氣陷入低潮。
那年過年期間,我們病房在短時間內接連送走了三位患者。於是部門邀請院牧舉行平安禮拜前往病房禱告,特別關心這些始終堅守崗位的員工與患者們,那天的禮拜,我們圍成一個圈,一起唱著以平安為主題的詩歌。牧師分享了上帝的話語,帶領大家同心禱告,然後順著圓圈為每一位同工在手上抹油,畫上十字架,並逐一為他們祈禱祝福。

當這一輪的服事完成時,突然有一位護理同仁主動走向牧師,也依樣畫葫蘆認真的在牧師手上輕輕抹上油,畫上十字架。她以關懷的眼神和語氣:「牧師,你每天要接觸那麼多人,也需要主耶穌的平安與同在。」頓時有一股暖流在我心中流動著,感動得無法言語。「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羅馬書8:28),在服事中我也同得了這一份充滿溫度的陪伴。

院牧部主任 肯當·迪洛安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