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期主題 - 童享健康 2025 Apr

心靈點滴

堅持與守護——從《尼希米記》看信仰與責任

《尼希米記》是一部充滿堅持與守護精神的聖經書卷,記載了尼希米如何在困難重重的環境中,帶領以色列人重建耶路撒冷的城牆。他的堅持不僅表現在建造工程中,更在對信仰與道德的維護上。這段歷史不僅是一場重建家園的故事,更是信仰與責任的見證。

一、堅持
尼希米原是波斯王亞達薛西的酒政,身居高位,生活無憂。然而,當他聽聞耶路撒冷城牆被拆毀、城門被火焚燒,百姓遭受凌辱與艱難時,他無法視而不見。他記錄道:「那些被擄歸回剩下的餘民在猶大省那裡遭大難,受凌辱;耶路撒冷的城牆被拆毀,城門被火焚燒。」(尼希米記1:3)這消息深深觸動他的心,使他「坐下哭泣,悲哀幾日,在天上的上帝面前禁食祈禱。」(尼希米記1:4)
但尼希米沒有停留在哀傷與嘆息中,而是讓悲痛轉化為行動的力量。他向神祈求,並勇敢地向王請求:「王若喜悅,僕人若在王眼前蒙恩,求王差遣我往猶大,到我列祖墳墓所在的那城去,使城重新建造。」(尼希米記2:5)在神的恩典與王的允許下,他踏上了這條充滿挑戰的使命之路。
然而,重建城牆並非一帆風順。尼希米不僅要應對外敵的威脅,還需面對內部的困難與陰謀。因此,他讓百姓「一手作工,一手拿兵器」,隨時準備抵禦攻擊。當敵人試圖以威脅與詭計阻止他時,他也毫不動搖。最終,憑藉信心與堅持,他們僅用了52天就完成城牆的修建,並記下這偉大的成就。「以禮月二十五日修完了城牆,眾仇敵聽見便懼怕,因為這工作是出於我們的上帝。」(尼希米記6:15-16)
尼希米的故事提醒我們,真正的願景若沒有行動,就只是空想。 堅持到底,不僅是實現夢想的關鍵,更是信仰的實踐。正如愛迪生所言:「我們最大的弱點在於放棄;成功的必然之道就是堅持到底。」當我們憑信心行動,即使面對挑戰與困難,也能成就超乎想像的使命。

二、守護
尼希米的責任並未隨城牆完工而結束。他意識到,若百姓的信仰與道德仍然敗壞,那麼這座城牆也無法真正保護耶路撒冷。他不只是建造城牆,更是建造百姓的靈性基礎。
他發現人們違背律法,與外邦人通婚、商業行為侵犯安息日規定,甚至聖殿事務也遭到忽視。當尼希米回到耶路撒冷時,他發現祭司以利亞實違背了律法,竟然讓以色列人的敵人多比雅住進聖殿的房間。多比雅是外邦人,曾經試圖阻止尼希米重建城牆,但現在卻被容許住進聖殿中,這是對信仰的嚴重妥協。
尼希米看到這件事後,感到非常憤怒,因為聖殿應該是神聖的地方。他立刻採取行動,把多比雅的家具全部拋出去,清理聖殿,恢復它原本的用途。
這就像耶穌後來潔淨聖殿一樣(馬太福音21:12-13),尼希米要確保聖殿只屬於神,不被玷污。
尼希米並未因百姓的軟弱而妥協,而是勇敢地糾正錯誤,恢復祭司制度和獻祭,並強調百姓必須遵守神的律法。他帶領百姓重新立約,使信仰成為城牆內真正的保護。他的行動不只是政治或社會改革,更是屬靈的復興。
他的堅持讓百姓不再漂流於世俗,而是回歸上帝的懷抱。正如林肯所說:「堅持信念是一切偉大事業的基石。」信仰的守護,需要勇氣與行動,尼希米正是這樣一位不畏艱難、堅定捍衛信仰的人。

三、挑戰
尼希米的故事至今仍發人深省。在現今世界,信仰仍然面臨挑戰。根據統計,全球約有2.6億基督徒因信仰而遭受逼迫(2023年資料)。許多信徒身處艱難,卻仍像尼希米一樣,不懼挑戰,勇敢堅持信仰。
在個人生活中,堅持與守護同樣重要。無論是面對工作壓力、家庭問題,還是社會的不公,我們都需要擁有堅定的信念與不退縮的勇氣。正如成功企業家霍華德·舒茲(Howard Schultz)所說:「不要放棄,世界上真正成功的人,往往是那些選擇在困難時堅持下去的人。」當我們願意守護我們的價值觀,不輕易向現實妥協,就能在困難中成長,在挑戰中活出見證。

尼希米的故事提醒我們,堅持是一種信仰的表達,而守護是一種責任的實踐。 他的守護精神告訴我們,真正的責任感來自對正義與信念的執著。在信仰、家庭、社會中,我們都需要以尼希米為榜樣,成為堅持與守護的實踐者。當我們以信心行動,堅守神的旨意,世界將因我們的堅持而變得更美好。

漢銘基督教醫院牧師 戴慧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