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什麼時候會感覺到沒有『平安』呢?就是心中有『懼怕』的時候。每年到了農曆的7月,總有許多習俗與禁忌,譬如:盡量遠離水域、暫時不要結婚或買房等等,特別是中元節的民俗,更是提醒著我們凡事要注意、『小心謹慎』、諸事不宜。
從基督宗教來說,當我們被懼怕所包圍的時候,就沒有辦法讓上帝使用我們來成全祂的旨意。『懼怕』常常使我們在面對困難時,對上帝的愛和拯救的大能失去了信心,以致專注於眼前的困境,甚至使心靈因而被轄制,無法繼續向前,甚至使我們調轉了生命真正的目標與方向。
現今生活的世界中,懼怕正以各式各樣的型態;有形無形地壓迫著我們。當失業率一再攀升,找工作越來越困難,我們會對未來感到恐懼。當日常生活用品,漲價與缺貨現象交替出現,我們會對缺乏感到恐懼。當對岸的中國,威脅以武力侵犯台灣,藉各種演習向我們示威的時候,我們感到對戰爭的恐懼。當全球性的恐怖主義活動猖獗、毀滅性武器的威嚇、各種疾病的肆虐、難民問題、氣候暖化問題、疫情時期經歷生命的無常,在在都使我們感到無比的懼怕。這些懼怕如同狂暴風浪,一波又一波的襲擊著我們。
在新約聖經的馬太14章22~33節裡,記述著主耶穌的門徒,也曾陷入一個極大的懼怕之中。當時天已經黑了,他們正坐著船要渡過加利利海,湖中突然起了狂暴的風浪,而他們的老師耶穌,卻離開他們獨自在山上禱告。面對漆黑的環境,湖中狂風吹襲、海浪翻騰,門徒唯一能做的,是緊緊抓住眼前這個在這場風浪中很可能就解體的小船,但除了抓住它,似乎別無他法。
然而在這時,主耶穌卻在黑暗中,行走在湖面上。對門徒而言,狂風吹襲和海浪翻騰已經夠糟了,如今還有一個類似鬼怪的黑影,在漆黑翻騰的浪濤中正向他們靠近。他們有充分的理由懼怕,因為這個處境完全超出他們能力所能掌控的範圍。就在懼怕即將淹沒他們,信心瀕臨瓦解之際,主耶穌對他們說:「你們放心,是我,不要怕。」主耶穌那帶著權柄,溫柔堅定的聲音,除去了門徒的懼怕,讓他們知道,即使環境似乎已經失去控制,但主耶穌有能力平息這一切,祂仍然掌權。
當門徒之一的彼得對主耶穌說:「主,如果是你,請叫我從水面上走到你那裡去。」主耶穌說:「來!」因主耶穌的一句話,在狂風巨浪中,彼得竟然離開船,要走水面到主耶穌那裡去,這是完全超乎理性的舉動。他經歷了超越人所能理解的現象,聖經記著說:他竟然走在水面上。走了幾步之後,他開始往下沈,因?他沒有將注意力集中在主耶穌身上,他的眼目環顧四周,只看得到環境中的狂風巨浪打在他身上,他開始感到害怕,這個害怕抓住了他,使得彼得開始往下沈。就在這個時候,彼得呼求說:「主啊,救我!」主耶穌拉住他的手,在危急當中拯救了他。
在這個故事裡,『船』所象徵的,是一種虛假的安全感。在生活中,我們的船可能是銀行帳戶裡的數字,是所擁有的資產,是不錯的職業,是所愛的人,是其他緊抓不放的事物。我們都知道,在狂暴的風浪之中,船並不是穩固的倚靠,同樣的,當我們的人生面對風暴,我們所擁有的金錢、資產、職業、所愛的人或其他任何的事物,也不是穩固的倚靠。在人生中,我們所緊抓不放的船是什麼呢?若不離開船,就不可能在風暴之中體會上帝的權能,若不離開船,就無法如同彼得一樣,越過風浪來親近主耶穌。
曾有人說,這世界有很多問題,並不關上帝的事,因為祂創造了這世界以後,也把發條上好了,整個世界就開始自行運轉,上帝就休息或退休了。然而,事實卻非如此。上帝的創造從來沒有停止過,祂是從過去到未來都掌權的上帝。上帝一直都看顧著,在生活中沒有一件事是例外,好像是上帝疏忽了。聖經說:上帝連麻雀都看顧。這說明,我們所遭遇的困境都在上帝手中。而在苦難的環境中,我們要學習的,不是期待不會遇到風浪,舒坦的過一生,而是身經百戰,即使遭遇狂風、巨浪,仍能經歷勝過風浪的生命。
不要怕,因為在主耶穌裡有平安。這個平安能除掉懼怕,讓我們看見上帝的偉大計劃;這個平安能除掉懼怕,讓我們得著面對困境的能力;這個平安能除掉懼怕,使我們的生命得著成長與豐盛。如今,主耶穌也對我們說:「你們放心,是我,不要怕。」
雲林/二林基督教醫院牧師 趙約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