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是我們的避難所
牧師的工作常常是陪伴心靈需要支持的人,在會談及分享中許多人帶著生命的難題來到牧師面前,希望可以在心靈上得到安慰,並重新展翅高飛跨越生命的苦難!但不幸的是人往往所提出的,其實都是人生不能立即解決的難處,因此陪伴工作更佳的有挑戰性,面對著許多的無常、苦難、人禍,這份「靈性指導工作」就顯得非常有意義及具神聖性。在靈性指導的工作中,最常做的就是「陪伴」,並且邀請人在困境中透過祈禱,尋找心靈深處的平安和避難所,同時在禱告中求上帝引領並幫助人,更有智慧勇氣面對不能改變的事。
寫到這裡你可能覺得這份工作好像很簡單,甚至曾有認為這樣靈性指導陪伴,好像也比較消極性,彷彿人在困境中只能祈禱,然後看上帝的安排如逆來順受般,其實不然!因為這就是基督教心靈關顧最重要的核心,藉著牧長專業團隊的陪伴,協助個案轉移生活的目光,轉向一個更有力量的靈性支持,找到心靈的避難所。在會談中陪伴他探討生命許多的重要的議題,例如:「生、離、死、別……等」,因這的無常都在我們的人生中運轉著,因此靈性指導是可提昇人面對苦難的情境中站立,並幫助人在最詭弱、無助時,從信仰的靈性關懷,重新得著新的眼光及重新的力量。
人性的有限
面對人生無常人真的是非常有限,就如COVID-19新冠肺炎(武漢肺炎)肆虐全球,沒有國家可免除感染的可能性,防疫工作各國嚴陣以待,當然很遺憾也有醫療人員,投入這樣的工作犧牲了自己,防疫工作不再是某些人的責任,可說是人人皆防疫天使。近日院牧部許多活動也都陸續暫停,為因應疫情除了醫療部門,其他行政類別的員工,也要開始出來支援門口防疫篩檢工作,院內例行的事務,因疫情做了很多的調整,許多的宣道性事工暫停(門診佈道),在基督信仰的反思中,雖然訪疫期間工醫療工作變的更忙碌,但對於員工靈性關懷,應當要更加以重視,故決定將院內「員工週會禮拜」照例進行,在艱鉅的困境中更落實心靈的關顧及陪伴。
聖經中提到人是軟弱的,並且用「蟲」來形容。以賽亞書說:「你這蟲雅各」。(賽四十一:14) 蟲是軟弱,很容易受傷害,且是不能站立的。世上從來沒有一條蟲是能站立起來的。人就是如蟲般軟弱,容易受傷,容易跌倒的。重的打擊固然使人站不住而跌倒,就是一些小事,一句話亦使人跌倒。 因此保羅提到:「你們應當靠主站立得穩」,蟲雖然自己不能站立起來,但是它若靠著樹枝、木條等就可以直立。人也是如此,靠著主就可以直立起來,因為主是我們的力量。
沒有信仰,大難來臨就只剩什麼?
人的軟弱在大難來之臨時更顯為赤裸,網路文章作家沉雁提出了信仰反思:「沒有信仰,大難來臨就只剩裸奔!」,靈性關顧會隨著時適議題改變,但重點就是要透過信仰去反省,例如:COVID-19新冠肺炎這個事件之中,從今年初全球都陷入了防疫作戰期,上帝要我們人類學習什時?換言之「當COVID-19新冠肺炎來臨時,沒有信仰你剩下了什麼?」,這是一個值得大家去反思的神學,在這個疫情來臨時,人們的心靈是想要抓住什麼?是大量口罩?衛生紙?尿布?保健藥……等,但這些永遠解決不了我們人心的不安,我們不是批判這些行為,而是要探討人心內在恐懼?顯然從電視新聞的報導中,我們看到人在大難來臨時,只剩下了「不安、害怕、恐懼」。
17世紀中期的歐洲爆發了一場空前絕後的烈性傳染病黑死病,英倫半島的中北部卻倖免於難,神奇在哪裡?在英倫半島的南北接壤處有一個村,叫亞姆村。某天從倫敦來的一個商人,將黑死病帶了進村裡。344人的小村莊就人心惶惶,村民們紛紛就想朝北部逃離。一個叫威廉•莫柏桑的牧師站了出來,堅決反對村民們朝北逃離,他對村民們說:“誰也不知道自己是否感染,如果已經感染了,逃與不逃都是死,但逃出去一定會傳染更多人。“留下來吧,讓我們把善良傳遞下去,後人會因禍得福。”
把善良傳遞下去
大難來的臨之時,我的內心剩下什麼?顯然不是只有不安、恐懼,而是可以學習把學習「善良」傳下去,在防疫期一起將「善良」播種在每一個角落。聖經說:「神是我們的避難所「所以地雖改變,山雖搖動到海心, 其中的水雖砰訇翻騰,山雖因海漲而戰抖,我們也不害怕。」(詩篇46篇2-3節)
威廉牧師就是這樣活出信仰的人,當他面對大難來臨時,他選擇把善良傳遞下去,他率領村民在亞姆村的北出口築起了一道石牆,以免有人翻出這道牆。在黑死病的肆虐下,村民們紛紛死去。直到黑死病消失,這個344人的小村莊只僥倖活下了33人。
但就是這個亞姆村,成功阻截了黑死病朝北傳播,為英倫半島留下了一個後花園。威廉牧師讓每一個垂危的病人都提前寫好自己的墓誌銘,於是,今天去曼徹斯特旁邊亞姆村的遊客,都能看到三百多座墓碑上那些催人淚下的語言。威廉牧師的墓碑只寫了一句:“請把善良傳遞下去。”
(鹿港基督教醫院牧師 肯當˙迪洛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