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說:「要我為你做什麼?」瞎子說:「拉波尼(夫子),我要能看見!耶穌說:你去吧!你的信救了你了。瞎子立刻看見了,就在路上跟隨耶穌。(馬太福音10章51-52節)二千多年前有一個城市叫“耶利哥”,被世人公認最古老的城市,被城牆圍繞堅固保護的城邑位於以色列,地理位置為巴勒斯坦國西岸地區(West Bank),海拔相當低窪只有250公尺,由兩個主要的泉水供給灌溉成為一個綠洲,水源豐富滿城飄散著花香,出產各樣鮮美水果,因此被稱為棕樹城(city of palm trees)、繁榮之城,耶路撒冷為猶太人朝聖之地,耶利哥城離耶路撒冷只有20公里,因此聖經中很多的故事都記載於此。
新舊約中的耶利哥城
「舊約」:一、約書亞記六章:耶利哥是約書亞進入迦南第一個攻取之地,再展開南征北討。二、約書亞書六章22-25節:在攻城時曾經救過探子的妓女喇合全家獲救,後來她嫁入了以色列人中,成為了大衛王的玄曾祖母。三、列王記下二章5-14節:耶利哥是先知以利亞工作的大本營、是他交職給以利沙和升天之處。
「新約」:一、馬太福音4章1-11節:耶穌洗禮之後,被聖靈引到曠野的山上,受試探40天(傳統上說,這座山就是位於耶利哥遺址旁邊的試探山)。二、路加福音十章29-37節:「好心撒瑪利亞人」的故事就是發生在耶路撒冷和耶利哥之間的路上。三、耶穌醫治瞎子巴底買(太二十章29-34節,可十章46-52節,路十八章35-43節)符類福音都有記載這事。
耶利哥城皆知的「垃圾之子-巴底買」
馬可福音第十章有一個討飯的瞎子巴底買,在亞蘭文裡面名為「垃圾的兒子」。直到他在耶利哥城,與耶穌相遇的那一刻,耶穌在眾人面前喚醒了這個「垃圾之子」。「到了耶利哥,耶穌同門徒並許多人出耶利哥的時候,有一個討飯的瞎子,是底買的兒子巴底買,坐在路旁。 他聽見是拿撒勒的耶穌,就喊著說:「大衛的子孫耶穌啊,可憐我吧!」有許多人責備他,不許他作聲,他卻越發大聲喊著說:「大衛的子孫哪,可憐我吧!」(馬太福10章46-48)可想而知,”討飯的瞎子” 巴底買的生活常常需要協助非常不便,常會打擾阻礙其他人的生活及工作進度,在一般人眼中可能被視為“麻煩人物”,在忙碌節奏快的耶利哥大城市中,耶穌為什麼願意為一個討飯的瞎子 “停留下來”?因為耶穌認為巴底買的很重要。
蘭氏父子為彰基醫療「停留下來」68年載
我們台灣人何其有幸,上帝差遣許多的宣教師為福爾摩沙停留下來。切膚之愛的故事,傳達了蘭醫師夫婦「以病人為中心」和「視病猶親」的捨己救人、無私奉獻精神,蘭氏父子服事為台灣彰基停下來68年之久(老蘭醫師40年、小蘭醫師28年)。另外佈道家梅鑑霧牧師,同工稱他為「英國的乞丐」,他自己非常的節儉,付出所賺的錢來建立許多教會,梅牧師為了中部地區的教會停留下來,一千一百個村落中大約有九百個村落留下了梅牧師的腳跡。當時台灣的處境也像巴底買一樣,很多資源及醫療落後不便,一個未開發的國家,因長期被殖民政治環境不穩定。但他們如耶穌的愛一樣,願意停留服務中部居民,學習成為耶穌的僕人,常在人群中問:「要我為你做甚麼?」
巴底買和眾人的心被轉化了
巴底買眼睛看不到卻有絕對的信心,他兩次稱呼主耶穌為“大衛的子孫耶穌”相信耶穌有能力可醫治他的眼疾,求主憐憫他,即使別人要他安靜、不要說話、甚至遭謾罵,他認為若這是重要的事,應該要勇敢大聲喊叫!
故事中不僅巴底買被醫治,眾人的心也被轉化了,他第一次喊叫時耶穌沒聽到,第二次喊叫是眾人邀請進入團體 。「耶穌就站住說:叫過他來。他們就叫那瞎子,對他說:「放心,起來,他叫你啦!」(馬可福音10章49節)過去他是垃圾之子、討飯的邊緣人,因著耶穌的邀請,巴底買被接納歸回人群中的一份子。耶穌滿足了巴底買最深的期待,巴底買說:「來憐憫!」原文直譯:「來我生活中,把我生命中的不完全改變吧!」
耶穌給空間
耶穌問:「要我做什麼?」,「耶穌說:你去吧!你的信救了你了。瞎子立刻看見了,就在路上跟隨耶穌。」(馬可福音10章52節),他發出最深的呼求:「我要看見!(信心救了你)」耶穌給巴底買“空間”,祂傾聽他內心深處的呼求,不控制他的生命,耶穌也要我們學習全然的信靠交託,在生活中因為愛與在乎,願意為他人停留,並常存謙卑的心,問:「要我為你做甚麼?」
院牧部代理主任 肯當·迪洛安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