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期主題 - 銀髮康健 2025 Sep

特別企劃

睡覺也要有儀式感,三招打造好眠體質

睡眠其實是一門科學,除了直接想到的飲食調整,也與核心體溫及荷爾蒙的調節非常相關,與睡眠最為相關的兩大荷爾蒙為可體松(Cortisol)與褪黑激素(Melatonin)。可體松與褪黑激素的分泌都與「光」非常相關,受身體的晝夜節律調節,白天有光線時,可體松分泌量較高,讓我們可以處於較有精神的狀態,進入夜晚後分泌量漸漸降低;褪黑激素則相反,有光線時抑制分泌,黑暗時則增加分泌,促進睡意的產生。以下教你三招,每天睡眠儀式做好做滿,一起打造好眠品質!

儀式一、吃對食物,夜晚自然好眠
發炎性的飲食會減少體內褪黑激素的生成,影響入睡與睡眠品質,而地中海飲食因為具有抗發炎的特性,被認為是有助睡眠的健康飲食方式。地中海飲食的特色為大量蔬菜、水果、豆類、堅果、全榖雜糧和植物油(橄欖油為主),配合適量白肉、乳製品和紅酒,並減少紅肉、加工肉品和甜食。簡單來說就是高纖維、高ω-3脂肪酸的魚油、高植物性蛋白質、富含鈣鎂,以及避免飽和脂肪、精製糖;這些飲食特色能幫助降低身體發炎反應,也與提升睡眠品質有密切關聯[1]。此外,吃飯時間也會影響睡眠。早上吃早餐能幫助可體松自然上升,讓白天更有精神;但睡前一小時最好避免進食,尤其是宵夜或太晚的晚餐,否則會刺激可體松上升,使大腦難以進入放鬆、入睡的狀態。[2]。

一項2021年的研究指出,睡眠與飲食之間是一種「雙向循環」的關係,也就是說,睡不好會影響我們的飲食選擇,而不健康的飲食也會進一步破壞睡眠品質[3]。當每日睡眠少於 5.5 小時,不只是因為清醒時間變長會吃更多,還會促進飢餓素上升、瘦素下降等食慾荷爾蒙,使我們對高熱量食物的渴望上升、改變味覺敏感度,導致甜食、油炸食物與零食的攝取增加;同時降低對乳製品、豆類和蔬果等營養食物的喜好,形成高脂、高糖、低纖維的飲食型態,進而惡化睡眠品質,形成惡性循環。相反地,如果每天能睡滿7小時以上,有助穩定荷爾蒙,比較不容易想吃重口味或高熱量的食物,更能自然地選擇營養豐富、均衡的飲食,幫助我們進入「良性循環」,睡得更好、吃得更健康。

儀式二、睡前洗熱水澡,幫助快速入睡
研究發現,讓身體適度「降溫」有助於入睡。因為當體溫升高時,身體會準備清醒;反之,體溫下降則會幫助進入睡眠狀態。所以,睡前洗澡有助於幫助入睡,建議可以在睡前1到2小時泡個熱水澡或泡腳約10分鐘。洗完澡後雖然體溫短暫上升,但血管擴張會幫助身體散熱,等體溫慢慢下降,大腦就會接收到「該睡覺了」的訊號,有助加快入睡速度[4]。
除了幫助降溫,也要注意維持舒適的睡眠溫度。研究顯示,最適合的被窩溫度大約是30~32.5℃,過熱或太冷都會讓睡眠品質下降[5]。室內溫度最好比被窩略低一些,特別是夏天建議整晚開冷氣,避免清晨室溫上升、體溫跟著變熱,導致睡到一半就醒來。

儀式三、伸手不見五指,關掉所有光源
是不是也有睡前滑手機的習慣呢?雖然這看起來像是放鬆的一部分,但其實對睡眠影響不小。手機、平板等螢幕會發出光線,而光線正是抑制褪黑激素分泌的主要因素。褪黑激素是幫助我們進入睡眠的重要荷爾蒙,在黑暗環境中分泌量才會增加,讓人產生睡意。
如果在黑暗中使用手機,螢幕亮度與周圍的強烈對比,會導致褪黑激素分泌減少、入睡變慢、睡眠品質下降。研究也指出,睡前滑手機者,常出現較高的失眠分數,包含較長的入睡時間、較差的睡眠效率、起床延遲及白天疲倦感。而使用時間越長,影響也越明顯。
為了打造良好睡眠環境,建議睡前盡早停止使用手機平板,並關閉房間內所有光源,營造昏暗氛圍,有助於身體自然釋放褪黑激素,順利進入睡眠狀態[6]。

想睡得好,其實沒有想像中困難!從選擇抗發炎的食物,到睡前泡個熱水澡,再到關掉手機燈光,這些簡單的習慣都能幫助身體調節晝夜節律,更快進入深沉好眠。試著每天落實這些睡眠儀式,讓自己自然地擁有精神滿滿的每一天!

參考資料:
1.Scoditti, E., M.R. Tumolo, and S. Garbarino, Mediterranean diet on sleep: a health alliance. Nutrients, 2022. 14(14): p. 2998.
2.Gu, C., et al., Metabolic effects of late dinner in healthy volunteers—a randomized crossover clinical trial. The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 2020. 105(8): p. 2789-2802.
3.Zuraikat, F.M., et al., Sleep and diet: mounting evidence of a cyclical relationship. Annual review of nutrition, 2021. 41(1): p. 309-332.
4.Haghayegh, S., et al., Before-bedtime passive body heating by warm shower or bath to improve sleep: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Sleep medicine reviews, 2019. 46: p. 124-135.
5.Song, C., et al., Investigation of human thermal comfort in sleeping environments based on the effects of bed climate. Procedia Engineering, 2015. 121: p. 1126-1132.
6.Exelmans, L. and J. Van den Bulck, Bedtime mobile phone use and sleep in adults. Social Science & Medicine, 2016. 148: p. 93-101.

體系營養暨膳食部營養師 薛羽庭

(封面圖片來源:123R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