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醫院量的血壓都特別高,是不是有高血壓?這可能只是白袍症候群(又稱白袍高血壓),民眾先不要著急慌張,我們常常將高血壓與血壓高混為一談,所以釐清原因是首要步驟。高血壓可說是沉默殺手,根據106-109年國民營養調查結果顯示,18歲以上的成年人高血壓盛行率將近3成,且隨年齡增加,盛行率就越往上攀升;高血壓初期症狀不明顯,人們往往不自覺,已知高血壓是腦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器官衰竭(腎臟、心臟等器官)等疾病的危險因子,然而高血壓導致心血管疾病或全因死亡率是可改變的,因此血壓控制甚為重要。
2022年台灣心臟醫學會更新高血壓診斷標準及血壓分級標準(表1),將原先140/90 mmHg,下修至130/80 mmHg,建議以居家血壓(HBPM)做為追蹤依據,居家血壓容易執行,且不易受環境、情緒所影響,可以長期監測血壓變化,數據更具診斷意義。那一般民眾該如何在家執行HBPM呢?只需正確量測血壓1,搭配722原則2,即能輕鬆監測血壓。
註1 正確量測血壓:量測血壓前,不做激烈活動、靜坐休息10-15分鐘,除去上臂衣物,將手臂平方桌面,與心臟同高。
註2 722原則:連續7天量測血壓,每天量測2次(早晚各一次),每回量測2次,取其平均值。
血壓分期 |
收縮壓(mmHg) |
舒張壓(mmHg) |
正常 |
<120 |
和<80 |
高血壓前期 |
120-129 |
和<80 |
高血壓第一期
高血壓第二期
|
130-139
>=140
|
或<80-89
或>=90
|
表1. 高血壓分期
台灣心臟醫學會除了建議遵從醫囑使用藥物、每日監測血壓變化,還提及調整生活習慣的重要性和落實S-ABCDE,那S-ABCDE分別代表什麼?
1.減鈉飲食:鈉離子攝取過多,使體內水份滯留,水份進入血管,增加血管壓力,進而導致高血壓。鈉存在於天然食物裡,更多的是存在於加工製品(醃漬物、香腸等肉製品、洋芋片、泡麵等)當中,平常烹調建議多選擇原型食物、善用辛香料、少調味料、少喝湯及少使用加工製品,建議應控制每日鈉攝取量在2-4克(鹽巴5-10克)。
2.限制飲酒:酒精代謝後,可能造成血壓上升、增加心肌壓力,一項大型調查結果也顯示,適度飲酒對心血管並未有保護作用,這項結果已與過去的適當飲酒具保護心血管的作用大相逕庭。男性酒精建議攝取量<100克/週、女性<50克/週,不刻意飲酒及酗酒。(酒精克數=毫升*酒精濃度*0.789酒精密度。)
3.減重:台灣於2007年針對三高盛行率及發生率進行追蹤調查,內容提及肥胖者(BMI:27.0-29.9 kg/m2)有2.5倍的風險會發生高血壓,而中度肥胖者(BMI>=30 kg/m2)未來有更高風險會發生高血壓。建議理想BMI應介於20-24.9 kg/m2,若自身是屬肥胖體位,應積極減重。(BMI計算:體重/身高公尺2)
4.戒菸:尼古丁及其他有害物質,進入血液中會促心跳加速、心臟收縮,亦會使血管收縮,可能導致高血壓,另外,吸菸也會增加心肌梗塞風險,多項研究證據顯示吸菸是中風的危險因子,顯見戒菸對高血壓相關之血管疾病結果有重要影響。
5.飲食調整:建議採得舒飲食(DASH Diet),其飲食特點為:全榖雜糧、大量蔬果、低脂乳製品、堅果、魚和家禽類,得舒飲食富有礦物質(鉀、鎂、鈣)、膳食纖維、不飽和脂肪酸,搭配減鈉飲食,除可以降低血壓也可以減少血壓波動。
6.運動:運動已被證實是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耐力與阻力運動對收縮壓與舒張壓也有顯著的降低,建議高血壓民眾每週運動5-7天,每次3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騎單車、游泳、跳繩、球類運動等等),也建議阻力運動搭配有氧運動,除證實對血壓是有益處,也能減少骨質流失、增加肌力。
5月17日是世界高血壓日,世界高血壓聯盟提倡「準確量血壓,控制血壓,延長壽命」(Measure Your Blood Pressure Accurately, Control It, Live Longer)。近年,高血壓盛行率漸高,民眾更應注重自身血壓變化、落實S-ABCDE。
參考文獻:
1. Wang TD, Chiang CE, Chao TH, et al. 2022 Guidelines of the Taiw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and the Taiwan Hypertension Society for the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 (A Report of the Task Force of the Hypertension Committee and the Guideline Committee of the Taiw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and the Taiwan Hypertension Society), 2022 May; 38(3):225–325.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9121756/
2.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07年台灣地區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之追蹤調查.網站來源:
file:///C:/Users/user/Downloads/2007%E4%B8%89%E9%AB%98%E5%B0%88%E8%BC%AF_%E7%B0%A1%E5%96%AE%E7%89%88_20121218%E4%BF%AE.pdf
圖片來源:123RF
體系營養暨膳食部營養師 呂彥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