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期主題 - 安心防疫 2020 Jul

主管聊天室

彰基感染科暨感染預防及控制中心,落實推動感染管制品質,保護你我他

彰化基督教醫院內科部感染科於民國八十五年二月一日正式成立,楊祖光醫師卸下台北三軍總醫院感染科主任來到彰化服務。當年的工作目標為提供各類感染症(包括愛滋病)的診斷、醫療、會診以及建立抗生素管制的制度。同年九月,劉尊榮醫師加入服務行列,進行改善院內感染管制的各項缺失,使得醫院在社區及院內感染的控制更趨完善。

隨著醫院的擴展,醫療業務也逐漸增加,八十七年八月陳昶華醫師加入感染科;九十一年七月本院至臺大醫院受訓之小兒感染科楊順成醫師也結訓並取得專科醫師資格;九十四年十一月鄭寓仁醫師順利考取感染科專科醫師;林昭仁醫師也由台中榮民總醫院小兒感染科轉任本院小兒感染專科醫師;張志演醫師及余佳娟醫師分別於九十七年十二月及一百年一月順利考取感染科專科醫師;李育霖醫師及劉元孟醫師分別於九十八年十一月及九十八年十二月由榮民總醫院及天主教若瑟醫院轉任本院成人感染科醫師,使得科務推展更為順利。

因體系業務的擴充,感染科也開始分枝散葉,鄭寓仁醫師轉任二林基督教醫院的感染科主任,張志演醫師榮升員林基督教醫院的感染科主任,以及余佳娟醫師轉任鹿港基督教醫院的專任醫師。接下來還有吳彬彬醫師、許瑛敉醫師、陳賢孟醫師三位,均是彰基自己由內科住院醫師一步一步訓練出來後順利考取感染科專科醫師執照的生力軍。其中吳彬彬醫師在一般內科成立專屬病房後投身醫學教育,轉任一般內科的專任醫師,而許瑛敉醫師及陳賢孟醫師則順利填補了鄭醫師和張醫師離開後留下的人力缺口,繼續讓科務運行順利。

在科內人員的共同努力下,本科也在八十九年經學會評鑑為感染症專科醫師訓練醫院。也配合本院順利通過多次JCI評鑑,依據政策和程序,提供有關傳染病和免疫不全病症患者的照護服務。另外本科更於民國一百年十一月和一百零八年十一月通過國際認證之愛滋病臨床照護模式(Clinical care program certificatn,簡稱CCPC),為全球首先通過此臨床照護模式之單位。

而感染預防暨控制中心更是醫院不可或缺的單位,目前編制共17人,包含感染管制護理師、感染管制醫檢師、結核病個管師、愛滋病個管師及事務員等。業務包括:1.提供感染管制教育,教育對象包括:醫護人員、醫事人員、行政人員、環衛人員、外包人員等,並制訂感染管制手冊供員工遵循。2.依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指引制訂及推動全院手部衛生,包括:提升手部衛生用品的可近性、洗手台的標準化配置、資訊化的教育宣導、設計多國語言的衛教單張、教育手部衛生種子人員進行洗手遵從性及正確性的稽核。3.推動具實證醫學的組合式照護,包括:預防導尿管相關泌尿道感染、預防中心導管相關血流感染、預防呼吸器相關肺炎、預防手術部位感染等,並定期監測人員的遵從性。4.推動多重抗藥性菌株的感染管制措施,包括:單人病室及專區病室的隔離、針對外院轉入本院且有呼吸器使用病患的主動監測及預先隔離等。5.負責傳染病通報以及每週發佈國內外疫情、透過電子看板進行病患家屬的宣導等。6.針對院內所有工程進行風險評估並確認感染管制措施,屬高風險的工程會增加現場的查核以及潔淨度的檢測等。7.監測醫療照護相關感染,並針對監測異常的情形以品管手法PDCA進行檢討改善。8.建置感染管制症狀監測通報,監測對象為員工、病患及家屬看護、外包人員等,監測內容包括:發燒、咳嗽、腹瀉等症狀。9.對於員工發生針扎或血體液暴露後有追蹤流程,並分析資料以避免類似事件的發生。10.為維護員工健康推動疫苗政策,免費提供疫苗施打包括:B型肝炎疫苗、A型肝炎疫苗、水痘疫苗、流感疫苗、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疫苗、白喉/破傷風/百日咳疫苗等。11.常規進行醫院環境監視工作,包括:特殊單位的水質檢測、飲用水的檢測、無菌物品的滅菌檢測、空氣落層檢測、消毒液效能的檢測、單位發生感染異常時的醫療環境表面檢測等。12.定期至各單位進行稽核已確認所有感染管制措施的落實。

以上所有的感染管制實施皆會在感染管制委員會報告,並隨時修訂相關感管政策。感染管制是醫療品質重要的一環,需持續推動及落實於平日的醫療照護中,以保護我們的病患及醫療同仁。

(感染科主任 李育霖、感染預防暨控制中心組長 賴惠雯)